《砚世芳华》——苴却砚精品展 在吉华古树里拉开帷幕

2024-06-14 15:58

 

 

纸易灰、笔易损、墨易碎,唯砚坚固而流传千载。

 

苴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,石材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(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、大龙潭乡境内)的悬崖峭壁之中,此地古称“苴却”,故谓之苴却砚。它以其丰富的膘、眼、线、纹等众多石色称雄于砚界,被誉为“中国彩砚”其石色紫黑沉凝,石质致密细腻,莹洁滋润,发墨如油,存墨不腐,石晶绚丽丰富。

“苴却”,当地读作zuoquo,是彝语发音。“苴却”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,指明嘉庆至清雍正年间一行政区域及其相关地域,主要区域在今云南永仁县及川滇交界相关区域。1965年,苴却石产区划归攀枝花市仁和区管辖。从已有的资料看,“苴却”是中国彝族语音的汉译字。

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苴却砚集端、歙二砚优点于一身,雕刻集浅浮、镂空、圆雕、深雕、薄意、减地雕刻于一体,形成了厚重浑实、明丽浓郁的多元风格。石品绚丽丰富,有石眼、青花、金星、冰纹、绿膘、黄膘、火捺、眉子、金线、鱼脑冻、蕉叶白、庙前青、玉带、紫砂、鸡血等近百种,其中尤以碧翠神溢,如珠似宝的石眼著称于砚界。苴却砚,人们又称它为中国彩砚,它斑斓多姿、异彩飞扬、天生丽质、独步天下。有极晶美誉的金田黄,色泽金碧,灿灿然一片金黄;外白如晴雪,内红如丹砂的封雪红,风韵天成;似凝脂初露,嫩润可人的碧云冻,如碧云浮起,丰饶富丽;天然成趣的绿萝玉,如幽谷涌翠,碧波泻玉,又似绿萝漫延。用苴却砚石所制之砚,发墨如油、存墨不腐、历寒不冻、耐磨益毫、呵气可以研磨之优点。

 

 

       石眼为砚石中珍贵的石品,只有端砚和苴却砚所独有,由带核心的绿色极规则的椭圆形团块分布在砚石中,顺圆心水平单面剥开中心呈或红或紫或带金星的瞳眼,一般称眼心,眼有心为活眼,无心为死眼、盲眼。眼心周围或带晕、或有数圆环,型如、猫眼、龙眼、象眼、鹤眼、鹰眼,碧翠高洁光润如玉,撒落在砚面上如月立当空,似群星璀璨。装饰性极佳,给人丰富遐想。

       中国四大名砚端砚、歙砚、洮砚、澄泥砚,都是在唐代被开彩制作并闻名的。在此之前,砚台的原材料有玉、铜、石、陶等。苴却制砚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,明清名扬海外。或者说一个传说令苴却砚的历史推至更久远。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曾在此地就地取石制砚,当时称为泸石砚,诸葛亮喜得七星砚。现在此地还存有诸葛亮点将台,泸石砚就是现在的苴却砚。

 

 

       北宋时期,泸石砚曾得到一定规模的制作。但是,影响并不大,也许是藏于西南边陲,高山僻地阻隔,也许是不能“一朝选在君王侧”,总之是虽“天生丽质”,终“藏在深闺人未识”。《清史稿.地理志》曾记载,大姚县曾设置苴却巡检,苴却巡检宋光枢曾将三方苴却砚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,名震中外。

然苴却砚命运多舛,1913年,昆明制砚厂胎死腹中。到上世纪50年代初,苴却砚自此失传。直到1985年,攀枝花石雕艺人和石雕爱好者经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苴却石矿脉,这才重新开启了苴却砚的历史。近年来苴却砚先后荣获亚太地区博览会、中国名砚博览会等多项金奖,并入选国家礼品赠送,焕发了昔日光彩……

 

 

今天,让我们来古树里一睹苴却砚的风采吧。

 

 

 

<展览信息>

展览主题:《砚世华芳》——苴却砚精品展 

展览时间:6月8日-7月8日 上午10:00—21:00

展览地点: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永平文创园

负一层幸福时光文创空间

 

 文化浸润心灵,共享传统精髓

{ 古树里幸福时光文创空间 }

欢迎各方雅士亲临现场赏玩,

一方砚,见品性、见文化、见情趣,

做一个有艺术涵养的真正赏砚人,

集天地艺术文化之气于一体方可得完美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总机: 0755-28557047

招商: 0755-84175862

地址:广东省深圳市吉华街道甘坑社区同富路9号

邮箱: [email protected]

我们会及时给您反馈